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动物模型的建立 收藏
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动物模型的建立

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     者:杜本军 苏冰 朱灼新 高建华 Du BJ;Su B;Zhu ZX;Gao JH

作者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统计室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7年第11卷第29期

页      码:5672-5675页

摘      要:目的:设计及建立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的动物模型,评价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自体骨屑移植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同窝健康40周杂种犬4只,全麻后取下颌角区切口,分离咬肌暴露下颌角,切取部分下颌角区下颌骨,用电动打磨机磨碎成骨屑。在下颏部切口,分离至下颏骨膜处,将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区,清洗沉淀后,将富含松质骨的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区,并用牙科钻在下颏骨移植区处打孔3个,深达松质骨,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当时、术后4,8,12周观察犬进食活动情况,进行下颌骨X射线检测,全麻下活体取材行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常规组织学检查,并观察移植骨屑的稳定性。结果:4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手术后动物进食活动正常。②植骨区X射线观察结果:术后4周骨密度低于正常下颌骨;8周时骨形状基本和正常一致,皮质连续骨密度略低于正常;12周时缺损两端与植骨区无明显界限。③植骨区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时可见新生的骨小梁,但排列紊乱;8周时骨小梁形成的编织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12周时植骨区基本形成板状骨,骨质较厚。④移植骨屑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术后4周,所移植骨屑的稳定性较好,不能活动。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的动物模型,以骨屑为支架,可以很快形成新生骨,与颏部下颌骨融合良好,结构稳定,提示模型有效、可靠。

主 题 词:骨移植 移植 自体  外科 整形 疾病模型 动物 组织移植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7[医学-药学类] 0403[0403]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0[100210]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0703[理学-化学类] 0836[0836] 10[医学]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7.29.004

馆 藏 号:20312704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