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选煤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收藏
我国选煤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我国选煤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作     者:程宏志 CHENG Hongzhi

作者机构: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12 河北省煤炭洗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唐山063012 

出 版 物:《选煤技术》 (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51卷第6期

页      码:1-12页

摘      要: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选煤厂设计建设、选煤技术进步、原煤入选量、肩负使命等的演进过程,简要回顾了我国选煤工业从起步、成长、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概要总结了选煤方法、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成果。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选煤工业,当时的任务是“洗煤保钢”,1956年先后成立了唐山煤炭研究院和选煤设计院;“一五”“二五”期间在前苏联、波兰援助下设计建设了6座跳汰选煤厂;1958年自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重介质选煤车间;1959年自主设计建设了第一座完整的选煤厂,奠定了我国选煤工业基础。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波兰引进了10座选煤厂,总设计规模16.4 Mt/a,大大提高了选煤能力;选煤厂设计开始采用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建设了第一座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选煤厂,为我国选煤工业与技术发展积累了经验。1980—2000年,我国选煤工业处于成长阶段,重点任务是“洗煤节能”。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自主创新、引进吸收和中外合作等方式,建成了一大批设备性能好、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的选煤厂。采用选煤设计院编制的1.80 Mt/a选煤厂通用设计,建设的选煤厂初步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从德国、美国、波兰等引进了3.0~4.0 Mt/a大型先进选煤厂成套设备,采用了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1987年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座15.00 Mt/a特大型动力煤选煤厂,采用块煤浅槽重介+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1990年从前苏联引进了1.80 Mt/a晋阳选煤厂,采用ϕ710/500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成套装备的引进大大促进了我国选煤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九五”期间,取得了“大型高效全重介选煤简化流程新工艺及设备”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使自行研制的设备已能满足年生产能力400万t以下不同厂型、不同煤质、不同洗选工艺的新厂建设和老厂技术改造的需要。2000年,我国入选原煤3.37亿t,入选率为33.7%,在各种选煤方法中,跳汰占52%,重介28%,浮选14%,干选等其他方法占6%。21世纪以来,选煤作为洁净煤技术源头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选煤方法多采用重介质分选,选煤厂建设呈现大型化集约发展,动力煤入选率大幅提高,煤炭产品从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十三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千万吨级湿法全重介质选煤技术、大型干法分选技术、低阶煤泥浮选技术、原煤井下排矸技术成功应用,使我国选煤技术进入国际先进或领先行列,到2020年,我国原煤入选率为74.1%,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72.2%。截至2021年,我国拥有规模及以上选煤厂2400余座,原煤入选能力达34亿t/a,平均单厂入选能力从2000年的33万t/a提高到140万t/a;千万吨级特大型选煤厂有84座,入选能力超过13亿t/a,占当年总入选能力的38.2%;在各种选煤方法中,跳汰占8%,重介80%,浮选6%,干选等其他方法占6%,已有数十座选煤厂达到了智能化中级水平。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为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优化、消费侧能效提升,应加强煤岩显微组分分选、粉煤干法分选、大宗低阶煤泥提质、矸石综合利用和选煤基础理论等科技攻关,实现煤炭应选尽选,推动选煤工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转型升级。

主 题 词:选煤工业 选煤方法 选煤设备 选煤工艺 科技攻关 入选率 转型升级 

学科分类:081902[081902] 0819[工学-海洋工程类] 08[工学] 

D O I:10.16447/j.cnki.cpt.2023.06.001

馆 藏 号:2031273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