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致密油藏微观渗吸机制试验 收藏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致密油藏微观渗吸机制试验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致密油藏微观渗吸机制试验

作     者:石立华 魏登峰 常毓文 党海龙 董涛 师调调 王菲菲 SHI Lihua;WEI Dengfeng;CHANG Yuwen;DANG Hailong;DONG Tao;SHI Tiaotiao;WANG Feifei

作者机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 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3-JC-YB-423 2022JQ-290) 

出 版 物:《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48卷第2期

页      码:99-108页

摘      要:针对目前岩心渗吸周期长、计量不准确且现有微观模型参数设计未涉及到致密储层典型喉道尺寸等问题,设计考虑不同喉道尺寸、孔隙形状、孔喉比、喉道与孔隙连接位置、配位数玻璃制成的喉道和孔隙双深度及硅-玻璃制成的均深刻蚀微流控模型,并通过高温氧化硅镀层实现流道内部润湿性一致,开展蒸馏水-油、油-异丙醇-蒸馏水型体系的一系列渗吸试验。结果表明:喉道中存在薄膜流动,且薄膜流动速度远快于渗吸弯液面移动速度,不规则渗吸界面是由喉道内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薄膜流动对孔喉渗吸效果影响显著;渗吸早期,宽喉道对于渗吸作用的贡献远大于窄喉道,润湿性增加有利于润湿相向扩径区域渗吸;薄膜流动避免了润湿相在喉道中的卡断现象,而是以间断薄膜流动形式继续向出口流动;较小的润湿角和迂曲度有利于渗吸作用,渗吸的距离更远,渗吸前缘更为均匀,配位数、孔隙形状及大小对渗吸影响较小,主要受孔隙与喉道接触位置的开口大小决定,润湿性决定渗吸在各种孔喉结构下的整体效果。

主 题 词:致密油藏 渗吸机制 微流控模型 润湿相体系 

学科分类:0820[工学-航空航天类] 08[工学] 082002[082002]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673-5005.2024.02.011

馆 藏 号:20312748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