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筷箸作为国民互文符号的逻辑分析 收藏
筷箸作为国民互文符号的逻辑分析

筷箸作为国民互文符号的逻辑分析

作     者:熊承霞 周靖秋 Xiong Chengxia;Zhou Jingqiu

作者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上海200093 

基  金: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造物’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YJA760090 

出 版 物:《艺术科技》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37卷第10期

页      码:42-46页

摘      要:目的:筷箸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司空见惯平常事”,筷箸符号的意义生产正不断程式化,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将筷子作为一种用餐工具,忽略了其背后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全球文化正不断融合,异域餐饮文化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筷箸进食的唯一性被削弱。如此一来,过往筷箸所承担的礼仪文化传承功能被逐渐弱化。这是筷箸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为突破筷箸当下面临的困境,文章运用符号学理论,从筷箸的符号特性入手。运用互文性概念,分析筷箸作为符号的互文表征,并以这些表征为脉络,归纳总结筷箸符号能够发挥叙事潜力的空间场域。当人们意识到在不同空间场域中筷箸符号所被唤醒的不同意义时,筷箸便能重新获得契合当前时代的生命力。结果:经分析可知,对筷箸进行思想性的升值,与我国古代“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一脉相通。筷箸作为对象物,早已被古人赋予了符号象征意义,通过象征符号连接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思维,构成了空间场景中的互文表征。以筷箸的互文表征为线索,可归纳出两大类主要的空间场域。一类是礼仪文化传习场,古人以“藏礼于器”的范式,以器扩延礼仪文明,展现“器道融合”的智慧。另一类则是作为礼仪、教养等内容的中介场域,承担文明的对译修辞。在此类场域中,筷箸是表征文化史的重要符号,在人们表征文化的过程中,其填补了语言难以叙述的脉络。结论:筷箸的符号特性仍有待继续挖掘。通过论述得知,筷箸符号能够成为互文表征,且在不同空间场域下具有强大的叙事潜力。可以利用不同空间场域下筷箸互文表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艺术化传播策略,输出筷箸符号的内涵,让筷箸继续发挥礼仪文化传承功能,共建国民集体记忆的符号生产。

主 题 词:筷箸 空间互文 表征符号 集体记忆 

学科分类:0832[0832] 12[管理学] 120203[120203]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08[工学] 

D O I:10.3969/j.issn.1004-9436.2024.10.013

馆 藏 号:20312831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