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在乡村发现科学革命:民国北碚“科学”与“地方”的互构 收藏
在乡村发现科学革命:民国北碚“科学”与“地方”的互构

在乡村发现科学革命:民国北碚“科学”与“地方”的互构

作     者:王果 WANG Guo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出 版 物:《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30卷第4期

页      码:157-172页

摘      要: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的洗礼,它发端于清末民初,勃兴于二三十年代,抗战以后日渐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往对科学革命的认知,受西方科学史的影响,多聚焦大科学家和城市,关注正式的科学组织和成建制的学科,对科学下乡并如何改变乡村关注不多,对科学的流动性、本土化、在地化研究不足。本文以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它如何将科学观念本土化、制度化,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和文化推动乡村的转型,创造性地重塑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基本面貌。重点讨论体系庞杂的近代科学体系,以什么样的个性化样态进入地方社会,地方社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本地资源、既有基础,设计、运行、调整当地科学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建制。在中国西部科学院自己设计的组织结构图中,其下属的理化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农业研究所、博物馆、乡村学校、乡土报纸等核心机构,分别对应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等不同方面,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将现代科学的基本意涵落实到地方矿业开发、西部动植物发现与分类、山区经济开发、科学知识和观念的普及等各个领域和方面。在这一进程中,传统的乡村逐步转变为现代的地方,抽象的科学得以落实和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在改变地方的同时,地方也重构了科学,使之呈现出地方的样态。乡村科学革命不是千篇一律的,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具有注重实用、注重普及、注重联络和资源导向的结构性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 题 词:科学革命 中国西部科学院 乡村建设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类] 03[法学] 030204[030204] 060205[060205] 030503[030503]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602[0602] 

核心收录:

D O I:10.11835/j.issn.1008-5831.rw.2024.06.001

馆 藏 号:20312844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