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收藏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作     者:柳小康 张志明 孙振华 欧晓昆 张燕妮 冒艳 LIU Xiaokang;ZHANG Zhiming;SUN Zhenhua;OU Xiaokun;ZHANG Yanni;MAO Yan

作者机构: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 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65022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97 31160101) 云南省应用基础重点项目(2009CC00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C0009)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3年第22卷第6期

页      码:983-990页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主 题 词:干扰 退耕弃荒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演替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713[0713] 

核心收录:

D O I: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6.002

馆 藏 号:20313037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