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谁的声音? 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收藏
谁的声音?  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谁的声音? 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作     者:向天渊 XIANG Tianyuan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基  金: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2YBWX087) 

出 版 物:《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年 卷 期:2013年第34卷第5期

页      码:66-70,138页

摘      要:近年来,对草根诗歌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关注的重心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对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尚缺乏足够的阐释与引导。作为底层书写的草根诗歌,批判性、介入性是其天然特征,但在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在底层写作自发涌现并受到颇多关注的同时,不少非底层的甚至知名的诗人也开始进行草根诗歌创作,出现"自我发声"与"替代表达"两种方式共存的局面,彰显出"草根诗人"身份的某种困惑。不过,公共性与个人性完满结合的草根诗歌,主要还得寄望于草根人群的自我抒写。

主 题 词:草根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底层书写 自我发声 替代表达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D O I:10.3969/j.issn.1006-4702.2013.05.012

馆 藏 号:20313038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