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宋徽宗的彼岸寄情——《千里江山图》的多种考证细说 收藏
宋徽宗的彼岸寄情——《千里江山图》的多种考证细说

宋徽宗的彼岸寄情——《千里江山图》的多种考证细说

作     者:夏燕靖 XIA Yan-jing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1100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0ZD25)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26卷第4期

页      码:115-128,152页

摘      要:针对《千里江山图》的考据可以有多种路径,本文以微观考证的方式,从解读北宋绫绢工艺入手,探讨《千里江山图》采用绢本作绘呈现出的包括丝织纹理与运笔走势间的有致和谐,以及青绿山水在卷本上随类赋彩层层渲染,尽显绫绢质地的赋色效果。进言之,《千里江山图》的艺术化呈现是丰富的,不仅有着对山川自然青绿涂染所形成的设色淡而深沉的写照,更有着与人文情愫相结缘的超然气度。关于这一点,若从宋徽宗的观赏角度欣赏,在宋徽宗崇尚道教的思想背景下,对《千里江山图》还可以解读出是徽宗“道仙”感性意识的集中体现,画中有许多物象都体现了徽宗内心的隐逸之情,而中国画手卷的特殊表现形式,又为这种道家隐逸思想的抒发提供了如“千里云峰山水承载”“悠悠烟波田园深径”的诗意境界。因而,无论是从绫绢作绘,抑或青绿涂染表现,或是观看视角给予的综合评判,《千里江山图》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价值。

主 题 词:《千里江山图》 绢本作绘 徽宗“道仙”意识 隐逸思想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060207] 0602[0602] 

核心收录:

D O I: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4.04.007

馆 藏 号:20313087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