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延安文艺活动大事记 收藏
延安文艺活动大事记

延安文艺活动大事记

作     者:朱鸿召 Zhu Hongzhao

作者机构: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 

出 版 物:《艺术学研究(辑刊)》 (Study of Art)

年 卷 期:2010年第4卷第1期

页      码:133-165页

摘      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达到陕北。经过在瓦窑堡、保安停留后,1937年1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总部进驻延安,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历时约13个年头,其中在延安约10年。从此,开启了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延安时代。抗日烽火,救国存亡。黄土地上,延河岸边,共产党人在穷山沟里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持久战、联合政府等政治主张,及时回应时代社会关切;在局部执政环境下,进行抗日民主政权改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设置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通过组织开展整风审干抢救运动,加强自身建设,锻造革命队伍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绝对执行力。十年探索,十年创新,十年卧薪尝胆,砺兵秣马,走出延安,赢得天下。在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不同于井冈山和江西苏区,延安时期吸引了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队伍。处于战争后方相对安宁的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到来,使得延安文艺活动非常频繁。特别是1942年以前,在中共集体领导体制下,主管中央文艺政策的张闻天同志,坚持宽容、理解、信任、支持的文艺政策,文艺创作繁荣,文艺批评活跃,文艺出版自由,出现了《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这样能够代表一个时代音乐艺术高峰的杰出作品。同时,大量散文杂文作品,可以比肩那个时代同类体裁文学创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整风运动后,延安知识分子经历精神洗礼,人生改造,复归传统文人的社会角色,文艺创作上受到题材决定论、政治决定论、阶级决定论制约,审美空间被政治格式化,艺术想象力、创造力明显萎缩。如鲁艺集体创作的现代秧歌剧《白毛女》,政治图说远远大于艺术创作,虽然属于一种艺术创新,但是其审美价值稀疏空洞,审美倾向偏执僵硬。既往文学艺术史作为延安文艺创作成就典型代表的赵树理、孙犁小说,其实与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一样,属于一种异数。因为他们都没有直接参加延安整风审干抢救运动。

主 题 词:题材决定论 文艺政策 文艺创作 中国现代革命史 赵树理 青年知识分子 抗日烽火 革命队伍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馆 藏 号:20313113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