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学院派”与大学电影教育的社会作用 收藏
“学院派”与大学电影教育的社会作用

“学院派”与大学电影教育的社会作用

作     者:程麒台 

作者机构:北京电影学院学校办公室 

出 版 物:《电影评介》 (Movie Review)

年 卷 期:2015年第1期

页      码:81-82页

摘      要: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来源于大学校园的清新风气。《万箭穿心》、《狗十三》、《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爱情故事》等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背后都有共同的基因——主创人员任职于学校,都接受过正式的电影艺术教育,其中一些电影还直接由大学拍摄。导演王竞、曹保平、薛晓路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北京爱情故事》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参与联合出品的。由于与学校的密切关系,这一脉电影被称作"学院派"电影。

主 题 词:“学院派” 电影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 薛晓路 爱情故事 曹保平 联合出品 电影艺术 电影制片厂 电影市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类] 04[教育学] 040102[040102] 

D O I:10.16583/j.cnki.52-1014/j.2015.01.032

馆 藏 号:20313398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