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收藏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     者:林之栋 安鹏 张振典 李玲燕 廖安丽 王金秀 师长海 刘义国 LIN Zhi-dong;AN Peng;ZHANG Zhen-dian;LI Ling-yan;LIAO An-li;WANG Jin-xiu;SHI Chang-hai;LIU Yi-guo

作者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试验室山东青岛266109 青岛生物节水工程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109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数字乡村发展中心山东淄博256300 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基  金: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2LZGC005-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2023YFD2300095)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2019KJF01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2MC148,ZR2022QC081) 

出 版 物:《节水灌溉》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8期

页      码:17-23页

摘      要: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4)、追肥5次(F37-5),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为对照(漫灌,追肥1次,CK)。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滴灌处理F37-3、F37-4、F37-5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大于CK。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3>F37-2>CK,而花后18 d冠层中部和底部群体透光率大小关系则表现为CK>F37-4>F37-5>F37-3>F37-2。花后0~36 d(每6 d测定一次)叶绿素SPAD值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2≥F37-3>CK,且各滴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大于CK;花后24~30 d,CK、F37-2、F37-3、F37-4和F37-5的叶绿素SPAD值下降幅度分别为13.89%、11.36%、11.90%、8.33%和10.87%。各滴灌追肥处理(F37-2、F37-3、F37-4和F37-5)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均显著大于CK,F37-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0381.1 kg/hm^(2),而胞间CO_(2)浓度,特别是在花后30 d和36 d,均小于CK。因此,滴灌追氮对小麦合理群体建立和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分别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追肥4次(F37-4)时效果最佳。

主 题 词:滴灌水肥一体化 追氮次数 群体特征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氮肥运筹 生长特性 

学科分类:082802[082802] 08[工学] 0828[工学-建筑类] 09[农学] 0815[工学-矿业类]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D O I:10.12396/jsgg.2023383

馆 藏 号:20313527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