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鹤顶兰胚珠发育过程及受精前后同工酶的变化 收藏
鹤顶兰胚珠发育过程及受精前后同工酶的变化

鹤顶兰胚珠发育过程及受精前后同工酶的变化

作     者:李冬妹 段中岗 叶秀粦 梁承邺 LI Dong-mei;DUAN Zhong-gang;YE Xiu-lin;LIANG Cheng-ye

作者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佛山52830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20230004)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06A20201001) 

出 版 物:《园艺学报》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年 卷 期:2008年第35卷第5期

页      码:721-726页

摘      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授粉后10d胎座出现指状突起,20d形成胚珠原基,24d大孢子母细胞发生,30d功能大孢子形成,41d发育为成熟的八核胚囊,而后完成双受精发育成早期球形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鹤顶兰从指状突起出现到早期球形胚形成的全过程中酯酶(Est)、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发现:这一过程中Est表达有7个同工酶位点,Acp有5个同工酶位点,两者均在八核胚囊时期变化最显著。Est-7和Acp-4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在八核胚囊时期特异表达的位点有Est-4和Acp-3;而Acp-2只在这一时期不表达。Est-1在八核胚囊时期和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表达。授粉后Est和Acp的酶位点变化说明与胚珠发育相关的一系列基因表达有时序性,位点Est-4、Acp-2和Acp-3是否直接参与了八核胚囊发育的控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主 题 词:鹤顶兰 酯酶 酸性磷酸酶 胚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学科分类:090706[090706] 0907[农学-草药学] 09[农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321/j.issn:0513-353X.2008.05.016

馆 藏 号:20313936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