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锂离子电池单层电芯内短路建模与热失控触发特性 收藏
锂离子电池单层电芯内短路建模与热失控触发特性

锂离子电池单层电芯内短路建模与热失控触发特性

作     者:乔亚军 任怡茂 谭子健 张袆柔 吴伟雄 QIAO Yajun;REN Yimao;TAN Zijian;ZHANG Huirou;WU Weixiong

作者机构: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广州510620 暨南大学能源电力研究中心(国际能源学院)广东珠海51907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6244)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4A1515030124,2022A1515011936) 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GDKJXM20230246(030100KC23020017)] 

出 版 物:《储能科学与技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13卷第10期

页      码:3491-3503页

摘      要: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诱因复杂,为深入研究内短路引起的电池失效问题须构建合适的精细化仿真模型。本工作以NCM/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围绕电池内短路失效机理,基于电化学-热耦合物理场,建立了考虑热失控放热副反应的三维单层电芯内短路模型,探究了热失控触发边界,并从内外部特征讨论了单层电芯内短路-热失控的演变过程。首先利用Arrhenius公式得到内短路触发的四种放热副反应产热量与反应速率,探究对电池温升影响最大的副反应类别,结果表明内短路过程放热副反应中负极与电解液反应总热量最大。进一步分析单层电芯内四种典型内短路形式的热失控触发特性,综合考虑组分材料导电性和导热性,得到铝-阳极内短路危险程度最高,其短路电阻值与热失控触发时间呈现正相关趋势,且临界短路电阻的高温热点区域面积值约为30 mm^(2)。模拟结果获得了四种形式内短路临界短路电阻值,并揭示了单层电芯内短路-热失控触发时内部锂离子浓度和温度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相关结果可为研究内短路失效机制和设计安全锂离子电池提供理论指导。

主 题 词:锂离子电池 单层电芯 内短路模型 热失控触发 

学科分类:082304[082304] 08[工学] 080204[080204] 0802[工学-机械学] 0823[工学-农业工程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396

馆 藏 号:20314526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