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娇女》的“召唤-回应模式”及其黑人美学思想 收藏
《娇女》的“召唤-回应模式”及其黑人美学思想

《娇女》的“召唤-回应模式”及其黑人美学思想

作     者:嵇敏 Ji Min

作者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  金: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01JA750。47-99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第一批课题<从边缘到中心: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和黑人女权主义>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01JA750。47-99009 

出 版 物:《外国文学研究》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年 卷 期:2008年第30卷第4期

页      码:90-97页

摘      要:召唤-回应模式常见于劳动歌谣、布鲁斯及灵歌、布道词、口头故事,集中体现了黑人美学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召唤-回应模式揭示了作者、读者、文本之间潜在的关系:多重互动与融合。《娇女》的文本语境强调了视角的多元化。叙事在螺旋式攀沿中形成一种警示性召唤:读者必须全方位思考而决不可抓住某个单一事件完成价值判断。声音的默契是集体力量的象征,它折射出黑人艺术的社会功能性。小说中"一领众和"的召唤-回应模式灵活地捕捉瞬间即逝的人与事,即兴地再现了黑人美学的精华。在声音的概念上———谁说、跟谁说、说什么表明了欧洲传统与黑人传统的差异。莫里森把民族精神统摄于一个艺术大系统,通过民族语言和音乐召唤着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主 题 词:召唤-回应模式 即兴 《娇女》 托妮·莫里森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303[法学-社会学类]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050201] 05[文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3-7519.2008.04.013

馆 藏 号:20314705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