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菜粉蝶对十字花科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及引诱剂配方的大田诱捕试验 收藏
菜粉蝶对十字花科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及引诱剂配方的大田诱捕试验

菜粉蝶对十字花科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及引诱剂配方的大田诱捕试验

作     者:黄翠虹 游秀峰 王珏 李为争 闫凤鸣 HUANG Cui-Hong;YOU Xiu-Feng;WANG Jue;LI Wei-Zheng;YAN Feng-Ming

作者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广东顺德528333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450002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36) 

出 版 物:《环境昆虫学报》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37卷第6期

页      码:1219-1226页

摘      要:通过诱杀成虫控制其后代幼虫的种群,是进行害虫控制的新思路。为了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引诱剂对菜粉蝶进行有效的化学生态学调控,从已有报道的十字花科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中选取11种化合物进行测试和引诱剂配方设计,这11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香叶醇、苯甲醛、苯乙醇、丁香酚、苯甲醇、苯乙酮、苯乙醛、水杨醛、肉桂醛、水杨酸甲酯)均能能激发菜粉蝶和其他鳞翅目昆虫触角电位(EAG)或其他生理反应。以正己醇为参照,室内系统测定了菜粉蝶成虫对上述11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然后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组配了四组配方,于2009-2011年共4个时期在野外进行了大田诱捕试验。在EAG测试中,菜粉蝶成虫对用作参照的正己醇(一种绿叶气味)反应最强,对所测试的11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的反应,但均比对正己醇弱,这可能意味着菜粉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搜寻寄主植物的行为,首先应当是寻找"绿色植物",再考虑其他因素。在大田诱捕试验中,配方1、配方2的诱捕量相对较少,各组分对诱捕量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配方4的诱捕量最大,不同化合物样品的EAG反应值和野外诱捕效力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关键化合物苯乙醛起着主导作用,这一点已在此前的许多报道中证实,但另一种很常见的花香气味2-苯乙醇则效果并不强。在2009年6月10日至7月10日的诱捕实验中首次发现,水杨酸甲酯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研究表明,触角电位的生理数据不能代替大田试验,菜粉蝶对十字花科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还需考虑挥发性化合物相互作用、化学信息多义及其与信息素相互叠加编码等现象。

主 题 词:菜粉蝶 花香气味 配方均匀设计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7[理学] 09[农学] 0713[0713] 

D O I:10.3969/j.issn.1674-0858.2015.06.14

馆 藏 号:20315507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