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甘肃武山民间祭礼旋鼓舞的舞蹈创作的创新与传承 收藏
甘肃武山民间祭礼旋鼓舞的舞蹈创作的创新与传承

甘肃武山民间祭礼旋鼓舞的舞蹈创作的创新与传承

作     者:吉丽 

作者机构:新疆艺术学院 

出 版 物:《剧影月报》 (Drama and Film Journal)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码:97-99页

摘      要:武山旋鼓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民间传说,武山旋鼓起源于“牧童赶狼”的故事。在很久之前,武山一带有一位牧童长年累月放牧于荒山野岭中,因山林中常有野兽狼群袭击,他用被狼吞食的所剩的羊皮制成羊皮鼓,每每在遇到恶狼等野兽,他便点燃篝火,敲起鼓,围圈作舞防止狼群和野兽的袭击。这一民间传说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实貌:武山地处西秦岭,历史上属于秦州地界。该地区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水源充足,祖先以狩猎畜牧业生活为主,由于需要不断与野兽搏斗以维护家园和生存,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声音和火的作用,并在制造工具的基础上发明了羊皮鼓来驱赶野兽,于是有了“旋鼓起舞”的习俗,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武山旋鼓。

主 题 词:民间传说 秦州 森林茂密 舞蹈创作 甘肃武山 西秦岭 传统舞蹈 狼群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馆 藏 号:20315555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