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会聚视角下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态势与突破路径研究 收藏
会聚视角下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态势与突破路径研究

会聚视角下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态势与突破路径研究

作     者:刘岩 刘妍 张如意 高艳慧 Liu Yan;Liu Yan;Zhang Ruyi;Gao Yanhui

作者机构: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4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视角下陕西省重点产业‘在位者-进入者’动态适配对产业重构的影响研究”(2022R022)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基于‘两链’融合的陕西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30N0127)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先进制造企业知识网络与合作创新网络交互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机制研究”(24JX74) 

出 版 物:《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9期

页      码:11-23页

摘      要:中国为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研发的后发国家,仍然面临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因此需要探究中国AI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从技术会聚的角度出发,基于全球AI芯片领域发明专利,利用熵值法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以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发现,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四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会聚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中国在AI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自2007年起快速增加,但其关键核心专利拥有量仅排全球第8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四国在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数字文化创意活动、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电子核心产业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领域也有部分布局;四国在AI芯片领域研发有不同突破路径,其中日本采取“多产业用途少量多品种需求驱动+跨技术部类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合作”的路径,美国通过“产业多领域共同发展+跨技术部改变类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韩国采取“部分优势产业牵引+技术内部类别融合+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的模式,而中国的突破路径为“多领域蜻蜓点水式并行发展+技术内部类别松散融合+少数企业自主攻关”。建议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共性部分借鉴美国的突破路径,在已有优势产业方面借鉴韩国经验,构建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的创新生态系统。

主 题 词:人工智能芯片 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经济 自主攻关 技术会聚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财政学类]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020201[020201] 

D O I:10.3969/j.issn.1000-7695.2024.19.002

馆 藏 号:20315571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