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收藏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作     者:何莲 易宇文 徐向波 乔明锋 裴红燕 贾洪锋 王钵 Chan Sook Wah 杨翠 邓静 HE Lian;YI Yuwen;XU Xiangbo;QIAO Mingfeng;PEI Hongyan;JIA Hongfeng;WANG Bo;Chan Sook Wah;YANG Cui;DENG Jing

作者机构:四川旅游学院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0 泰莱大学健康与医学学院生物科学学院雪兰莪州梳邦再也47500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基  金: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8TD0043) 四川旅游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1SCTUTG01) 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3SCTUZD12,SCTUZD13,2023SCTUZK92) 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PRKX201907,PRKX2023Z07) 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9-R-20,21-R-16) 川菜工业化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GCZX22-33,GCZX22-07) 川菜发展研究中心(CC21Z07,CC23Z03,CC22Z08,CC23Z19,CC24Z19)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3ZYD0079,2024NSFSC037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1552212) 

出 版 物:《食品工业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24期

页      码:252-262页

摘      要:为探究0 min(A),30 min(B)、60 min(C)和90 min(D)煮制时间的德庄火锅底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试验以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雷达图、主成分分析、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探究不同煮制时间的德庄火锅底料气味变化规律。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煮制时间的火锅底料的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分析显示4个样品共检测到87种挥发性物质,烯烃、醇类和醚类物质是不同煮制时间的火锅底料的主要挥发性物质;OAV分析显示芳樟醇和茴香脑是不同煮制时间的共有关键挥发性物质。2-茨醇、二氢香芹醇、丙酮、二烯丙基二硫、丙酸异戊酯、α-松油醇、(1S)-(+)-3-蒈烯、(E)-β-罗勒烯、P-伞花烃、丙酸乙酯、正戊烯、对二甲苯是导致样品差异的特征物质。煮制时间对德庄火锅底料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和气味特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火锅底料的研发、品控及指导消费提供参考。

主 题 词:火锅底料 煮制时间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气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3386/j.issn1002-0306.2024010239

馆 藏 号:20315572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