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收藏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作     者:申佳可 李烨 王云才 SHEN Jiake;LI Ye;WANG Yuncai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生态规划设计与环境效应研究中心上海20009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238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208076) 

出 版 物:《中国园林》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12期

页      码:63-69页

摘      要: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手段依赖于静态量化分析,忽略人类主体的动态作用及其主观认知,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赋予景观的特定人文与社会属性。引入生态感知理论,并构建针对地方性特质、价值与需求分析的复合性生态感知指标体系,旨在将人类主观认知与客观分析相结合,将对景观静态格局与时空动态过程的评估相融合,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人类需求的满足相并重,并基于对景观的整体认知构建具有地域人文社会属性的景观生态格局。生态感知过程包括4个模块:直观感受与要素识别、信息理解与特征认知、价值融入与景观评估、需求匹配与优先级识别。这些模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人类感官感知的结合,实现对景观空间多维度、动态性的综合评估。基于生态感知方法,为十堰市构建了“三极、两带、两片、两心、多点、多廊”的景观生态结构与网络格局,该格局体系不仅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还充分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和人地共生特性。

主 题 词:风景园林 生态感知 景观生态格局 主客观结合 人地关系 评价指标体系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08[工学] 081303[081303]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34[0834] 

D O I:10.19775/j.cla.2024.12.0063

馆 藏 号:20315651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