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虚无”的颠覆与再奠基——从海德格尔“尼采问题”解释的限度来看 收藏
“虚无”的颠覆与再奠基——从海德格尔“尼采问题”解释的限度来看

“虚无”的颠覆与再奠基——从海德格尔“尼采问题”解释的限度来看

作     者:乔戈 

作者机构: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  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如何克服‘虚无’--马克思与西方虚无主义思想谱系及其表现形态的关系研究"(13YJC720032)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项目(2011-XZQZN17)的资助 

出 版 物:《现代哲学》 (Modern Philosophy)

年 卷 期:2014年第2期

页      码:9-15页

摘      要:海德格尔"塑造"了一个以"颠倒柏拉图主义"的方式完成西方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的尼采形象。但事实上,尼采本人却试图通过重新"复苏"古希腊史诗和悲剧的艺术精神以及"竞赛"精神,以颠覆整个柏拉图主义的框架。其"艺术"观念并不能等同于柏拉图主义意义上的"感性世界",而"竞赛"的精神更是意欲超越柏拉图主义"高、低"秩序的张力机制。海德格尔与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共同路径,在于都试图以"返回"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精神资源来克服此后西方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后果,与此同时,借助德语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来对抗以英法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正是在这种精神追求下,十九世纪之后的德国"虚无主义"问题逐渐步入了一种独特的道路。

主 题 词:虚无主义 尼采 海德格尔 艺术 柏拉图主义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类] 010103[010103]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0-7660.2014.02.002

馆 藏 号:20315653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