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湿地表层底泥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 收藏
湿地表层底泥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

湿地表层底泥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

作     者:史传奇 李艳 孟令波 胡钰 金梁 SHI Chuan-qi;LI Yan;MENG Ling-bo;HU Yu;JIN Liang

作者机构: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97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8 

基  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DA2813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657)资助 

出 版 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1期

页      码:191-196页

摘      要:溶解性有机质(DOM)和微生物群落间具有紧密联系,DOM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微生物代谢可转化DOM,两者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采集北方寒区天然湿地(河流湿地,HL;湖泊湿地,HP)和人工湿地(水田,ST;鱼塘,YT)表层(0~15 cm)底泥样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不同类型湿地表层底泥DOM荧光光谱及真菌群落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底泥DOM荧光光谱共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包括类富里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蛋白质(类色氨酸C3和类酪氨酸C4)。C1和C2成显著正相关,而与类蛋白质间相关性不显著。C1的相对浓度高于C2,C3和C4的相对浓度接近。YT中DOM浓度相对高于其余样品,HL和HP中C2和类蛋白质相对浓度具有显著差异,ST和YT中C1、C2和C3的相对浓度均具有显著差异。湿地表层底泥真菌群落优势门(除未分类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YT中真菌群落Chao1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较低,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较高,HP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余样品。C1、C2与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相关,C2与真菌群落组成显著相关,而类蛋白质与真菌群落无显著相关性。C1、C2与子囊菌门均成显著正相关,C1与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单毛壶菌门(Monoblepharomycota)成显著负相关,C2与担子菌门、罗兹菌门、壶菌门、单毛壶菌门均成显著负相关。因此,真菌群落对DOM相对大分子量荧光组分的相对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针对北方寒区典型湿地表层底泥DOM荧光光谱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湿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湿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主 题 词: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质 荧光组分 真菌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90301[090301] 

核心收录:

D O I:10.3964/j.issn.1000-0593(2025)01-0191-06

馆 藏 号:20315654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