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超双疏表面耐久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收藏
超双疏表面耐久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超双疏表面耐久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作     者:覃冰黎 梅益 周学湫 罗鸿 韦函 汪希奎 QIN Bingi;MEI Yi;ZHOU Xueqiu;LUO Hong;WEI Han;WANG Xikui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205304) 贵州大学自然科学专项(特岗)项目(25) 黔科合中引地贵州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010) 

出 版 物:《表面技术》 (Surface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54卷第3期

页      码:17-38页

摘      要:超双疏表面通常指对水和油均表现出高接触角和低滚动角的特殊润湿性表面。超双疏表面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液体运输、航空航天及航海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超双疏表面微纳粗糙结构较为脆弱,一旦表面微结构或化学物质受到破坏,其超双疏性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失效,因此材料表面的低耐久性是限制超双疏表面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如何提高超双疏表面的机械耐久性,是当前业内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首先概述了超双疏表面的润湿理论和设计基础,并系统总结了包括层层自组装法、模板法、电化学沉积法和气相沉积法在内的多种制备方法,并深入分析了上述制备方法所获得超双疏表面的耐久特性。随后,重点探讨了提升超双疏表面耐久性的技术和方法,如自修复技术、底面复合技术和微结构保护技术等,并阐述了各方法的耐久性提升原理。最后,总结了超双疏表面在自清洁、防冰除冰、防雾、抗黏附和抗菌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当前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并对超双疏表面未来的工程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主 题 词:超双疏 润湿性 耐久性 微结构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01[080501] 0805[工学-能源动力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5.03.002

馆 藏 号:20315765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