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迈向儿童友好社区的学径空间满意度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昭觉社区为例 收藏
迈向儿童友好社区的学径空间满意度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昭觉社区为例

迈向儿童友好社区的学径空间满意度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昭觉社区为例

作     者:王玮 谭与新 王喆 WANG Wei;TAN Yuxin;WANG Zhe

作者机构: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MD23Z002):川渝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新型交叉学科培育基金项目(YG2022003):天府绿道游憩时空耦合特征与虚实结合场景营造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240801):设计思维融合创新引领下“交通特色+艺术设计”赋能美育建设研究 

出 版 物:《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25年第3期

页      码:22-31页

摘      要: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策的推进,应通过儿童友好社区学径空间的满意度评价,积极探索其空间环境提升策略。以成都市昭觉儿童友好社区为例,采取半结构化访谈、影像发声法、Kano-AHP模型等方法,建立“行径”安全性、“达径”可达性、“感径”舒适性和“游径”趣味性4个准则层和28个指标层的学径空间友好性标准评价体系。探究用户(3~12岁的儿童及其监护人)和专家不同视角下学径空间各类指标的优先满足序列。得到1)道路整洁度和教育益智性指标因子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生态可持续性与主题趣味性等方面较为重视;2)相较于专家评价权重排序行径安全性>达径可达性>感径舒适性=游径趣味性,用户更重视游径趣味性;3)“构建安全连续行径-配置舒适生态感径-建设益智趣味游径-完善全龄共享达径”的优先序列实施建设。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学径空间提供了有序途径与科学依据,有助于在社区空间层面为儿童营造友好的通学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 题 词:儿童友好社区 学径空间 需求满意度 友好性 Kano-AHP模型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3[083303] 0833[0833] 

D O I:10.3969/j.issn.1000-0232.2025.03.003

馆 藏 号:20315822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