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收藏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作     者:张宗嘉 胡泽安 刘琪玉 赖洁蓉 田林灵 崔文惠 杨丽丽 郭君 ZHANG Zongjia;HU Zean;LIU Qiyu;LAI Jierong;TIAN Linling;CUI Wenhui;Yang Lili;GUO Jun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38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极端暴雨事件下城市内涝风险识别预测及多部门协同应急调度研究”(GD24YGL23)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洪涝灾害图谱研究”(SIUPS2024A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交媒体多模态下重大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的公众参与行为及政府沟通策略研究”(72104089)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短视频爆热下粤港澳大湾区台风灾情研判与舆情治理研究”(2020GZGJ43) 

出 版 物:《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40卷第2期

页      码:65-70页

摘      要:极端暴雨时空非线性及城市地表下垫面空间异质性导致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复杂,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传统方法从多因素角度量化内涝影响指标,缺少水动力学和多源数据支撑。三防指挥部目前主要基于城建设计规划和历史内涝灾情识别易涝区和高风险区,但超大城市发展复杂多变,新建城区缺乏历史灾情数据,导致易涝区识别不准。该文基于超大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及影响因素,开发多源信息融合的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方法,从多源数据、模型机理、模型参数、模拟计算等多层进行实时产汇流模拟和排水评估,实现大尺度的易涝区识别,有助于各级三防部门提前应急准备。

主 题 词:内涝灾害 超大城市 多源信息融合 易涝区 极端暴雨 

学科分类:083002[083002] 0830[工学-生物工程类] 08[工学] 0837[0837]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0-811X.2025.02.010

馆 藏 号:20315833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