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黄河流域55个地... 收藏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黄河流域55个地市为例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黄河流域55个地市为例

作     者:付景昊 张智舵 郑兵兵 许秀梅 FU Jing-hao;ZHANG Zhi-duo;ZHENG Bing-bing;XU Xiu-mei

作者机构: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基  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22CZTJ2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04020035) 

出 版 物:《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5年第64卷第3期

页      码:7-14页

摘      要: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55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ESTDA)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上,2012—2021年,研究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均值位于0.4~0.6,位于中度协调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水平由流域上游向中游、下游递增,多数地市耦合协调度水平逐年上升,但地市之间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大。②时空动态分析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但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地区间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时空跃迁矩阵表明,研究期耦合协调度时空流动概率较低,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跃迁惰性,短期内各地市间的局域协作格局较为固定。③障碍因子分析表明,研究期内科技创新能力、农村经济收入与乡村绿化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的因素。为此,需要采取措施补齐地区发展短板,实现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 题 词: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黄河流域 

学科分类:120301[120301]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D O 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2

馆 藏 号:20315857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