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本的变迁 收藏
文本的变迁

文本的变迁

作     者:欧阳江河 

出 版 物:《花城》 (Flower City)

年 卷 期:2009年第5期

页      码:204-208页

摘      要:近30年来,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革命的反思、对人心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第六代导演的出现,贾璋柯的确立,标志着电影最终完成了从大众娱乐消费品到视觉艺术文本的转型。我们这一代人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文本是八个样板戏,它们跟毛文体、新华社文体息息相关,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是政治学文本、社会学文本,是一种宣传性的文本。现在看来,毛泽东的文艺政策“文艺要为大众服务”,提法的抽象内涵你不能说它是错误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变成了一个“紧箍咒”,因为文学必然有一部分要表达自我,表达个人。自我和个人的内在诉求与当时社会时代的要求有可能是分离的,甚至是反向的。但是,八个样板戏确实凝聚了很多文学艺术界精英(比如汪曾祺)的心血,成为当时最成熟的文学文本。那时除了八个样板戏和新华社文体,还有政治文本、历史文本和哲学文本,但也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文本,也聚集了一群高手。我早期获得语言的感受力都是通过看翻译著作,比如马克思的翻译著作,这些书籍...

主 题 词:八个样板戏 消费品 盗版碟 朦胧诗 现代主义 拉美文学 知识分子 寻根小说 第五代导演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6[050106] 

馆 藏 号:20316071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