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浅析德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成因 收藏
浅析德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成因

浅析德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成因

作     者:苗伟 

作者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出 版 物:《设计艺术研究》 (Design Research)

年 卷 期:1997年第4期

页      码:30-31,33页

摘      要: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形成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形成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内化”阶段,即:社会道德规范经过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过滤”、“整流”、“保护”等过程的处理,而转化为一种心理定势、个体意志、自觉需要。这个阶段大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评价、有选择并根据已有的认识、需要、情感来接纳社会道德规范,并融为自身体系的一部分;第二是“外化”阶段,即:把形成的个体意志转化为经常的、稳定的个体品德和行为习惯。至此,一个德育目标的全部过程就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实现。由此可见,在德育过程中,大学生是居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只是外在的推动力,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我fi’1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对影响大学生心理接受的因素和德育“外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保证德育U体的行效实现。一、影响大学生德育目标“内化”的因素分析如前所述,德育b标的“内化”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心理的形成过程。所以心理因素是影响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对德育产生淡漠、拒绝、抵抗等不良情绪,阻碍着德育的实施。(一)表现在主观方...

主 题 词:德育过程 心理阻抗 大学生心理 德育目标 马列理论课 大学生德育 社会道德规范 德育课 德育教师 德育工作 

学科分类:030505[030505] 03[法学] 030501[030501]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馆 藏 号:20316244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