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正在加载...

相关文献

正在加载...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正在加载...
文献详情 >工业区的再生:从欧洲到中国,在旅游和制造业之间寻求再开发的新趋势(英文... 收藏
工业区的再生:从欧洲到中国,在旅游和制造业之间寻求再开发的新趋势(英文)

工业区的再生:从欧洲到中国,在旅游和制造业之间寻求再开发的新趋势(英文)

作     者:Giaime Botti Edoardo Bruno Arturo Pavani 

作者机构: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和设计系 

出 版 物:《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16年第2期

页      码:61-66页

摘      要:经历了片面的"去工业化",欧洲城市继承了大批在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业遗产。虽然工业遗产数量在增长,但保护方式依然是将其博物馆化,这经常导致经济上的不可持续。与此同时在中国,虽然遗产规模和定义有着显著差异,旧工业区同样经历了去工业化进程,正日益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地区。文章通过比较欧洲和中国采取的不同策略,研究城市棕地和旧工业区的再开发策略。首先调查对待遗产的不同态度,归纳出中欧两地去工业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在欧洲,随着对"工业文化"的日益关注,这些建筑被视为地方的古迹,试图以此刺激当地经济。另一方面,在中国,大量的工业区被修复,改作私人的创意中心。文章的目标是提出城市工业遗产再开发的第三条道路:在其中植入生产空间、办公室或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功能的同时,保持其向公众开放。基于已有案例分析,我们提议的这种方法可以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保持旧工业区的生产性,是实施起来最复杂但也同时最利于私营公司和公众的。今天,每天有数百万人在世界各地旅游,旅游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最强劲动力之一。旅游社会学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一影响众多城市的全球现象,还提供一套新的工具,更好地分析这一进程,帮助理解建筑设计在界定和处理这种转型时的角色、局限和潜力。这一过程有可能对旧工业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主 题 词:发展 工业旅游 工业区的新生 工业遗产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08[工学] 081303[081303]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33[0833] 083302[083302] 

D O I:10.3969/j.issn.1000-0232.2016.02.061

馆 藏 号:20317426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正在加载...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