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赋》的灵感论 收藏
《文赋》的灵感论

《文赋》的灵感论

作     者:刘忠惠 

作者机构:克山师专学报编辑部 

出 版 物:《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年 卷 期:1993年第20卷第4期

页      码:78-80,103页

摘      要:如果说在《文赋》的艺术美建构中,存在一个理论“支点”的话,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灵感论。 下面,我们将从陆机的《文赋》中,有关对“应感”与“天机”的描述,来探讨灵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如何提出与表现的。 灵感与灵感的本质 《文赋》以“应感”为龙头,以“天机”为核心,与“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互为补充,递论情、神之用,对构思中的开塞行止等诸多情状,予以形象的描绘;对其文思的驰张等现象,做了周密的问津。陆氏首倡“应感”、“天机”之见,为我国文论树一里程碑──“灵感说”。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所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比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更加竭尽全力于灵感的追求。”① “灵感”一词并不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时,估计不会早于本世纪二十年代。”②与西方相比,除去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的诏语”这一神赐“天启论”外,略早于陆机的普罗提诺、稍后于陆机的圣奥古斯丁,在他们倡导“理念”的摹仿,将“神之都”代替“地之都”,使整个文论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陆机的《文赋》就以描述有序、论理精卓的语言,揭示了灵感的本质。归纳起来是: 感兴来临,不可力拘。即“藏若景灭,行犹响起”,这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质变阶段上的应...

主 题 词:灵感论 《文赋》 显意识 陆机 潜意识 写作者 应感 偶然性 突发性 天机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类] 03[法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9667/j.cnki.cn23-1070/c.1993.04.015

馆 藏 号:20317716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