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收藏
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作     者: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卢德城 赖穗春 周德贵 王志东 付崇允 李康活 ZHOU Shao-chuan;LI Hong;HUANG Dao-qiang;LU De-cheng;LAI Sui-chun;ZHOU De-gui;WANG Zhi-dong;FU Chong-yun;LI Kang-huo

作者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基  金:国家-广东联合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0631002,U0731007)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21F7)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2007GB2E000242)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资助项目(2008-29,2003-9) 农业部948计划资助项目(2006-G-1,2003-Z29) 广东省重大专项资助项目(A20102,2002A2010207) 广东省水稻产业化推进专项资助项目(2007A020400003) 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2-Z-045-01) 

出 版 物:《中国水稻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年 卷 期:2009年第23卷第2期

页      码:153-159页

摘      要:为了构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指导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2007年早季和晚季在广州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考查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整合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在南方稻区省级水稻区试结果,构建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的早季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倒2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和0.825;与每株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5。早季总粒数因子增加1个单位,产量增加3.17个单位。晚季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食味品质与剑叶长、倒2叶长、倒3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0.794和0.831。晚季剑叶宽因子减少1个单位,产量增加2.06个单位。广州地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早晚季有所不同,早季应注重选育大穗、长穗、较长上3叶的株(品)系;在晚季应注重较高千粒重和较窄上3叶的株(品)系。

主 题 词:水稻 核心种质 理想模式 育种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1-7216.2009.02.007

馆 藏 号:20317901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