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礼仪”与“兴象”——兼论“比”“兴”差异 收藏
“礼仪”与“兴象”——兼论“比”“兴”差异

“礼仪”与“兴象”——兼论“比”“兴”差异

作     者:王秀臣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礼记〉元文学理论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7BZW017 

出 版 物:《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年 卷 期:2011年第4期

页      码:196-207页

摘      要:"兴象"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六经"均包含"象",而"礼仪"之"象"最为普遍,也最为人所忽略。礼仪是"兴"的艺术演示,"仪"通过"兴"表达,"兴"通过"象"实现,礼仪中的"兴象"是诗歌"兴象"理论的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唐代孔颖达"兴必取象"论是对"兴"象征意义的总结和象征途径的揭示,是对"诗之兴"理论内涵的概括,也是鉴别比、兴差异的有效原则。依此理论,比、兴差异突显:兴必取象,比则不然;兴是象征,比是比喻。"兴"悠久的文化传承性决定了"兴象"审美意蕴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兴象"特有的诗学精神。

主 题 词:兴象 礼仪 “兴” “比” 象征意义 中国诗歌 有效原则 审美意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18010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