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收藏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作     者:崔鹏 Cui Pe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泥石流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及水电工程泥沙控制关键技术"(KZCX2-YW-3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开发"(2006BAC10B04) 

出 版 物:《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09年第7卷第5期

页      码:7-13,31页

摘      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西部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东川蒋家沟、波密古乡沟、武都火烧沟等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在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立了大型模拟实验室。针对山区公路、铁路、航道、矿山、城镇、农田、水电工程、风景区等建设与保护中的防灾减灾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泥石流监测和预警仪器,建立了单沟和区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泥石流预报的气象业务作业;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法;发展了岩土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出城镇、道路、农田、矿山、风景区等泥石流防治模式,构建了系统的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实施了大量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减灾实效。我国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增加,使得泥石流防治任务愈加艰巨,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基于泥石流形成理论的机制预报模式,提高泥石流预报精度;改进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完善灾害防治技术规程;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地震区泥石流风险预测;同时,认识泥石流的资源化属性,开发资源利用技术。

主 题 词:泥石流 灾害 预测预报 防治技术 治理模式 中国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837[0837] 0904[农学-动物医学类] 090401[090401] 090402[090402] 

D O I:10.3969/j.issn.1672-3007.2009.05.002

馆 藏 号:2031880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