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殊性之分析 收藏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殊性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殊性之分析

作     者:王珊 

作者机构: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培训中心710061 

出 版 物:《汉语学习》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年 卷 期:1992年第2期

页      码:42-46页

摘      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这似乎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关于如何把握这种特殊性,又被表述为一个课堂艺术的问题。当我们进一步追问:这种特殊性的科学根据是什么?其结构性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原则可遵循?这时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尚有待于分析探索。也只有对这些规律深刻认识之后,才能更自觉地把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从而将科学分析和艺术把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语言教学的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征、媒介,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其语言中均有微妙的对应和体现。人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人在于社会化过程,实现社会化过程又必须借助语言习得。而语言习得的机制便是人的感知结构。感知结构既是人和语言之间的中介装置,又是人对文化的内化装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感知结构上既有生物学和人类学意义的相同之处,又有文化意义上的差别之处。不同的价值观念、信仰、思维、行为规范等都在人的感知结构上打下烙印,并作用于语言行为和语言习得过程。所以。

主 题 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感知结构 特殊性 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 处理教材 语言习得 课堂组织 阶段教学 外国学生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3[050103] 05[文学]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20795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