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 收藏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

作     者:戴超武 

作者机构: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系江苏南京210039 

出 版 物:《当代中国史研究》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年 卷 期:2001年第8卷第5期

页      码:62-72页

摘      要: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不久,苏联即开始履行协定,向中国提供导弹设备和派遣专家。第23770次列车60个车皮载运P-2型地对地导弹及地面设备在1957年12月18-19日期间到达满洲里车站。同时为教会中方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苏联还派103名专家随同前来,教学期为3个月。中国极为重视苏联的这次援助,聂荣臻召集陈赓、钱三强等人开会时强调说,首先要集中力量研究、消化P-2地对地导弹的资料和样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制。只有对P-2导弹研究、仿制获得一定成就,苏联才能供应中程导弹,我们才能掌握更高级的。12月30日,以列·米·盖杜柯夫少将为首的苏联专家组抵达北京,帮助中国进行导弹试验靶场的勘察设计工作。在仿制和生产这一型号的导弹过程中,中国还请求苏联援助有关的原料和组件。

主 题 词:苏联 核武器 中苏关系 导弹 履行 首先 签订 陈赓 少将 钱三强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类] 03[法学] 030204[030204] 030503[030503] 060206[060206]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602[0602]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5-4952.2001.05.012

馆 藏 号:20320839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