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喀斯特山区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及评价 收藏
喀斯特山区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及评价

喀斯特山区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及评价

作     者:陈祖拥 刘方 王世杰 刘元生 卜通达 朱健 CHEN Zuyong LIU Fang WANG Shijie LIU Yuansheng BU Tongda ZHU Jian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300)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黔科合人才团队4020) 

出 版 物:《中国岩溶》 (Cars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6期

页      码:639-648页

摘      要:为构建喀斯特山区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喀斯特山区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小生境土壤进行调查,选用土面和石沟2种代表性小生境的土壤作为评价单元,用典范对应分析从29个指标中选出16个,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喀斯特森林植被退化过程中,用土面和石沟2种小生境面积加权计算土壤质量综合分值,能更准确地反映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阶段性变化,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土壤活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锰、有效硫和脲酶活性出现显著降低,有效铁、蔗糖酶活性和粘粒含量出现显著增加。第Ⅰ阶段内(原生林-次生林)各土壤指标在样地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第Ⅱ阶段(灌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脲酶活性和有效锰含量相对第Ⅰ阶段平均分别下降了33.73%、22.41%、57.66%、37.72%、44.59%、46.57%和12.52%;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粘粒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81.38%和47.69%;第Ⅲ阶段(灌草丛)土壤速效磷、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效锰含量相对第Ⅱ阶段平均分别下降了42.82%、44.42%、28.45%和20.55%,土壤有效铁、粘粒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56.40%、57.49%,该阶段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已处于缺乏的水平,土壤质量明显下降。

主 题 词:喀斯特山区 植被退化 小生境 土壤质量退化 典范对应分析 因子分析 评价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D O I:10.11932/karst20160605

馆 藏 号:20321718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