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云南新平大红山铜多金属矿床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收藏
云南新平大红山铜多金属矿床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云南新平大红山铜多金属矿床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作     者:彭昭银 陈维锋 Peng Zhaoyin;Chen Weifeng

作者机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  金: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编号:20140101 20150104) 

出 版 物:《现代矿业》 (Modern Mining)

年 卷 期:2017年第33卷第5期

页      码:36-40,47页

摘      要:大红山铜矿床夹持于红河深大断裂及绿汁江断裂的滇中台拗内,为哀牢山成矿带上的典型火山-沉积矿床。结合相关地质成果,在系统厘定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以金、银为主攻矿种,通过分析矿床地层、构造、矿化特征及矿石组构特征,对金、银成矿规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矿体主要产于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中,含矿岩性以石榴黑云片岩及变钠质凝灰岩为主,金、银矿化在Ⅰ#2、Ⅰ#3及Ⅰ#b矿体中最为富集;(2)金、银多以自然金、自然银的形式赋存,黄铜矿及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银矿物,矿石组构以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及团块状构造为主;(3)金、银矿化受海底火山喷气作用、沉积洼地的古地理环境及岩体侵入控制作用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地层、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为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综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认为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Pt1dm3)、火山喷气—沉积变质岩组、微量元素富集部位及磁异常地段可作为金、银矿化的有利找矿标志。

主 题 词:铜多金属矿 成矿地质背景 地质特征 矿化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学科分类:081803[081803] 08[工学] 0818[工学-交通运输类] 

D O I:10.3969/j.issn.1674-6082.2017.05.007

馆 藏 号:20323344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