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实验 收藏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实验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实验

作     者:胡孔和 靳安民 吴广森 吴强 闵少雄 赵卫东 Hu Kong-he;Jin An-min;Wu Guang-sen;Wu Qiang;Min Shao-xiong;Zhao Wei-dong

作者机构: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骨科广东省韶关市512026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骨科广东省广州市510282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北京市100091 南方医科大学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攻关课题(2001A302020205)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8年第12卷第48期

页      码:9406-9409页

摘      要: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以自行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研制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进一步比较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髂骨块的三维运动稳定性,以评价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于2003-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全军及广东省重点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是利用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而成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提供(专利号为:03236843.7)。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C1~T1节段,均分为3组:正常组、髂骨组及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组。方法:在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的C5与C6椎间盘处,行颈前路环锯减压后,髂骨组及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自体髂骨和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正常组为完整结构标本,不予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利用测量系统测量3组颈椎节段间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等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在椎间盘切除椎间置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后,在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运动范围均较椎间置入髂骨组减少,较髂骨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后伸状态下椎间置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髂骨置入物与正常组比较运动范围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后颈椎稳定性良好,置入椎间后较椎间置入髂骨稳定。

主 题 词:轻基磷灰石类 聚乳酸类 生物相容性材料 颈椎椎间融合 三维运动稳定实验 

学科分类: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08[工学] 0836[0836]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8.48.016

馆 藏 号:20323448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