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凝视”通论 收藏
“凝视”通论

“凝视”通论

作     者:玛格丽特·奥琳[美] 曾胜(译) 

出 版 物:《新美术》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年 卷 期:2006年第27卷第2期

页      码:59-67页

摘      要:像其他艺术种类一样,视觉艺术并非在封闭隔绝状态下产生,而是一种交流形式。顾名思义,这些艺术交流通过视觉而非触觉或听觉进行交流。在19世纪,有一种论述日渐形成,它试图从作为一个视觉感知对象的状态来理解艺术作品,这种论述主要以视知觉和触知觉之间的一个对立为中心,并流行于19世纪心理学理论中。根据早期实验心理学家的观点,触觉使我们接触现实,传递重量和硬度的概念,而视觉则传达无形的色彩和光线。视觉遂被视为一种智性,精神或想象的知觉,而触觉则湮没于更为世俗的事务之中。一些理论家得出结论,认为视觉艺术应将自己限制在对色彩和光线这种典型的视觉感知的描绘上,而避免再现诸如轮廓一类更适合由触觉来揭示的元素。赋予视觉以特权的绘画力求获得幻觉般的外观,不但避免对三维和坚硬轮廓的描绘,而且还避免直接承认它们作为被描绘对象的身份。视觉感知看来结合了艺术家视觉的主观性和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印象主义艺术家和许多象征主义艺术家似乎是为视觉概念必需的唯灵论所吸引,在20世纪中期批评家们的著作中仍可见其残存的痕迹,这些批评家用形式的标准来解释如抽象表现主义这样的艺术运动。这种论述仍在继续,但在更大范围里已被术语“凝视”取代了。

主 题 词:视觉艺术 视觉感知 20世纪中期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种类 交流形式 心理学理论 视知觉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类] 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3[艺术学]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23458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