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监测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收藏
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监测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监测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作     者:景钦隆 罗雷 李意兰 曹庆 魏跃红 肖新才 杨智聪 陆家海 JING Qin-long;LUO Lei;LI Yi-lan;CAO Qing;WEI Yue-hong;XIAO Xin-cai;YANG Zhi-cong;LU Jia-hai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080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44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35/H2609) 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4Z2-D0041) 广州市科技局基础研究项目(2009J1-C161) 

出 版 物:《热带医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12年第12卷第4期

页      码:414-417页

摘      要: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中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6例(7.21%),2006年(1.29%,10/775)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低,2007年(44.44%,16/36)、2008年(50.00%,3/6)、2009年(83.33%,15/18)、2010年(27.16%,22/81)构成比均较高。66例中男49例(74.24%),女17例(25.76%);职业以商业服务者(39.40%,26/66)、干部职员(13.64%,9/66)、家务及待业者(10.61%,7/66)为主;年龄集中在20~50岁(83.33%,55/66);发病高峰为8~11月份(69.70%,46/66);输入来源洲依次为亚洲(89.39%,59/66)、非洲(6.06%,4/66)、拉丁美洲(3.03%,2/66)和大洋洲(1.52%,1/66),最大输入来源地为东南亚国家(74.24%,49/66)。入境前发病病例(69.70%,46/66)多于入境后发病病例(30.30%,20/66)。结论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大,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需提高出入境口岸检疫能力和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和报告能力。

主 题 词:输入性 登革热 监测 防控策略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类] 100401[100401] 10[医学] 

馆 藏 号:20324924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