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精准扶贫“超常思维”的政策意蕴与创新空间 收藏
精准扶贫“超常思维”的政策意蕴与创新空间

精准扶贫“超常思维”的政策意蕴与创新空间

作     者:郭劲光 

作者机构: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域尺度下基于灾害风险影响的贫困动态分析方法及其干预机制研究"(712730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层管理者战略性‘意义生成-给赋’行为对组织变革压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71472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户行为视角下农业补贴政策减贫绩效评价及扶贫政策转型研究"(14BJY120) 

出 版 物:《求索》 (Seeker)

年 卷 期:2017年第6期

页      码:12-18页

摘      要:到2020年实现现有贫困线标准下的7017万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是当下各级扶贫部门五年内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创新扶贫机制与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的科学论断,精准扶贫对政策设计的"未来性"诉求日益显现。作为对此论断的回应,扶贫政策应采取内生性政策发展的系统观点作为指引,兼顾扶贫系统的"存在"特质和"生成"机制,以此突显政策行动者的主体能动性功效;在政策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政策的情境性和多样性,以及相应的容错机制和竞争/选择机制的融入;在政策创新方面,"超常思维"应锁定扶贫主体的主体与客体二元性、贫困性质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扶贫时限的长与短、扶贫范围的点与面,以及扶贫理论与救助实践的实质性结合,进而实现扶贫政策的延伸,保障救助工具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使扶贫政策不断地在"渐进精准、动态修偏"的政策进程中得到修正和创生。

主 题 词:精准扶贫 超常思维 政策行为人 政策系统 创新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经济学类] 020105[020105] 

核心收录:

D O I:10.16059/j.cnki.cn43-1008/c.2017.06.002

馆 藏 号:20325491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