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 收藏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

作     者:孙广峰 邓呈亮 吴必华 吴祥奎 聂开瑜 祁建平 金文虎 魏在荣 王达利 Sun Guangfeng;Deng Chengliang;Wu Bihua;Wu Xiangkui;Nie Kaiyu;Qi Jianping;Jin Wenhu;Wei Zairong;Wang Dali

作者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563009 

基  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基金[国卫办医函(2013)544] 

出 版 物:《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年 卷 期:2017年第33卷第4期

页      码:255-258页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28例内外踝、足背、踝后侧等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其中车祸伤16例,机器绞伤8例,摔伤4例;伴跟腱外露10例,伴足背肌腱外露16例,伴骨外露12例,创面大小10 cm×8 cm~16 cm×13 cm。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于对侧大腿前外侧探查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穿出点,选择2个超声动脉搏动声响较强的穿出点予以标记,将相应穿支作为皮瓣的血管蒂。设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每叶皮瓣的宽度均须小于8 cm,以确保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先整体切取皮瓣,夹蒂试验判断穿支血管供血良好后裁剪分叶,将分叶重新组合对创面进行修复,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6~28个月。结果本组28例中,切取分叶皮瓣每叶大小9.0 cm×4.5 cm~17.0 cm×7.0 cm,1例皮瓣的1个分叶因术后皮瓣远端受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2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无臃肿,外观满意。供瓣区创面均一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可以提高分叶皮瓣的成功率,减少供瓣区并发症,是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的理想皮瓣之一。

主 题 词:旋股外侧动脉 分叶皮瓣 修复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0[100210]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7.04.005

馆 藏 号:2032602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