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体外转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收藏
体外转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体外转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作     者:袁红梅 陶雷 赵丽娟 王同昌 Yuan Hongmei;Tao Lei;ZHAO Lijuan;Wang Tongchang

作者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 版 物:《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5年第21卷第3期

页      码:90-92页

摘      要:人们在做原位杂交、southemblots或northemblots时,RNA探针比DNA探针稳定且特异性强[1],产生的讯号比DNA探针强约10倍,因此通常RNA探针成为实验者的首选.本人在用SP6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史氏鲟B-actin基因的RNA探针时,转录产物电泳后出现四条带,分别位于模板的上端和下端.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本人选择了可能影响转录产物长度的几个因素(RNA聚合酶、模板具有3′-凸头以及模板的长度)分别设计实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RNA聚合酶以及模板过短可能形成自连等都有可能影响转录产物的结果.

主 题 词:体外转录 RNA聚合酶 RNA探针 northem DNA探针 转录产物 可能影响 原位杂交 设计实验 模板 特异性 n基因 史氏鲟 长度 电泳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71007[071007]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0836[0836] 090102[090102] 

馆 藏 号:20327009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