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对现行抗震理论的再认识──兼答专家对“框”文的意见 收藏
对现行抗震理论的再认识──兼答专家对“框”文的意见

对现行抗震理论的再认识──兼答专家对“框”文的意见

作     者:张宪恩 

作者机构:攀钢集团公司设计院攀枝花617023 

出 版 物:《四川建筑》 (Sichuan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1999年第19卷第4期

页      码:22-23页

摘      要:人类对抗震的启蒙认识起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20年代才有了静力法,经过遭遇地震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本世纪40年代,产生反应谱法,使人类对抗震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以后又出现振型分解法或振型分解时程法、时程分析法(步步积分法、逐步积分法)、波动理论等。当前研究着重于地震波的选取。结构抗震能力、非结构抗震能力,如隔震、外加机构抗震──伺服法等。既然我们能够精确地获得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地震反应,并按此结果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为什么一次大的地震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生命损失?人们会认为这是地震复杂性所致,而绝不会怀疑抗震理论的正确性,只能针对每次震害对现有理论修补、完善。我认为正是现行抗震理论不完善,才导致了目前抗震研究结果不确定。静力法,是将地震效应按质量一定比例水平加在建筑物上,验算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这个比例系数是考虑了经济、地震波加速度的大小(底部剪力法还考虑了地基、结构的动力特性)等。基本原理是,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所处状态时的惯性力作为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是先计算建筑物结构振型及其相应的周期,根据周期计算出每个振型的层间力,按照一定组合得到地震反应。其基本原理是,假定建筑物处于振动过程中的某一状态,...

主 题 词:抗震理论 建筑物 抗震设计 地震反响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402[081402] 081304[081304]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14[工学-地质类] 

馆 藏 号:20327220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