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 收藏
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

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

作     者:巩朋 

作者机构: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出 版 物:《美与时代(美学)(下)》 (Aesthetics)

年 卷 期:2017年第11期

页      码:54-55页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理论,"师造化"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不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它的"师造化"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心源"。这一观点对中国画的影响极为深远。通过对中国历代不同时期的山水画"师造化"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外师造化"即为画家通过对自然界物象本质的把握,继而"中得心源"融合画家的主观心境,生发成为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形成独特的笔墨文化表现形态。

主 题 词:师造化 得心源 笔墨形态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3[艺术学] 

D O I:10.16129/j.cnki.mysdx.2017.11.019

馆 藏 号:20328049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