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嘉陵裸裂尻鱼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收藏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嘉陵裸裂尻鱼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嘉陵裸裂尻鱼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作     者:王太 杜岩岩 杨濯羽 张艳萍 娄忠玉 焦文龙 WANG Tai;DU Yanyan;YANG Zhuoyu;ZHANG Yanping;LOU Zhongyu;JIAO Wenlong

作者机构: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3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560) 甘肃省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207TTCA008)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7年第37卷第22期

页      码:7741-7749页

摘      要:嘉陵裸裂尻鱼为青藏高原特有鱼类,近年来随自然地理气候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为了解嘉陵裸裂尻鱼的遗传背景以便更好的保护其遗传资源,本研究采用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变异,分析了嘉陵裸裂尻鱼6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布动态。在147尾个体中共发现1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较高为0.810,核苷酸多样性低为0.00698。AMOVA分析显示,44.29%的分子差异源于群体间,55.71%的分子差异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除宕昌群体和舟曲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两两群体之间Fst值统计检验均显著。基因流估计显示各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较高,遗传交流较频繁。Mantel test检验表明,嘉陵裸裂尻鱼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显示,6个地理群体的单倍型按照嘉陵江水系和渭河水系形成两个大的类群。错配分布和中性检验表明嘉陵裸裂尻鱼群体在近期历史上群体大小保持稳定,未出现显著的种群扩张。根据本文所揭示的嘉陵裸裂尻鱼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建议将分布在嘉陵江水系的嘉陵裸裂尻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嘉陵裸裂尻鱼渭河种群属高度分化的单倍型类群,且遗传多样性极低,需对该种群进行优先保护。

主 题 词:嘉陵裸裂尻鱼 线粒体控制区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学科分类:0908[0908] 09[农学] 

核心收录:

D O I:10.5846/stxb201609141862

馆 藏 号:20328083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