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角间距对于深浅部靶区剂量优化的影响 收藏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角间距对于深浅部靶区剂量优化的影响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角间距对于深浅部靶区剂量优化的影响

作     者:吴晓辉 许敬辉 黎杰 陈亚正 WU Xiao-hui;XU Jing-hui;LI Jie

作者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肿瘤中心四川遂宁629000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四川成都610000 

基  金:四川省青年基金(2015JQ0053)"现代放疗技术引发第二原发癌风险的辐射剂量因素研究"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16PJ517)"医用加速器高档位能量(10 MV)产生的中子辐射测试研究" 四川省干部保健科研课题(川干研2017-802)"术中放疗加速器在手术过程中的中子剂量跟踪研究" 

出 版 物:《中国医学装备》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年 卷 期:2018年第15卷第4期

页      码:34-38页

摘      要: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的角间距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影响,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按照病种将其分为鼻咽癌组(10例)、肺癌组(10例)和乳腺癌组(5例),进行VMAT计划设计。除更改角间距参数外,同一病例的计划设计所有参数均不予改变,计划剂量优化结果要求达到临床使用要求。分别采用2°、3°、4°角间距进行对比,并以2°角间距所做出的计划作为对比参照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的体积剂量D_(98)、D_(95)、D_(50)、D_(02),以及适形度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比较不同角间距导致的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统计所有计划的跳数与控制点个数(contral point),并且对比同病例患者计划的跳数与控制点数目。结果:角间距的改变对鼻咽癌的计划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4°角间距计划中,肺癌组靶区的D_(98)、跳数、双肺的V_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8,F=5.667,F=6.878;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对于乳腺癌组,2°角间距做出的计划靶区D_(02)、D_(50)、跳数、CI与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5,F=61.029,F=19.464,F=10.363,F=40.504;P<0.05),肺部V_(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12,P<0.05),有较大优势;鼻咽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浅部肿瘤靠近皮肤如乳腺癌等采用小角度角间距2°可以得到更优的剂量分布,CI更佳;深部肿瘤非靠近皮肤如鼻咽癌、肺癌等较为深部的肿瘤在选用角间距时差异较小,建议采用较大角间距4°参数作为计划优化首选,以提高治疗效率。

主 题 词:容积旋转调强 角间距 剂量优化 靶区 

学科分类: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07[100207]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1[医学-基础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100106[100106] 100602[100602]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672-8270.2018.04.009

馆 藏 号:20328661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