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 收藏
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

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

作     者:夏良君 夏有兵 XIA Liangjun ,XIA Youbing

作者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767 

出 版 物:《中国针灸》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5期

页      码:565-570页

摘      要:目的:回顾和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研究成果与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PO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整理自1998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针灸治疗POF的文献,从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等方面归纳分析,阐述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最终获得针灸治疗POF的临床文献26篇,阐释作用机制的实验类文献5篇。临床治疗卵巢早衰的辨证分型及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少阴病证(太溪、三阴交、关元穴),太阴病证(三阴交、足三里、次髎穴),厥阴病证(太冲、神庭、关元穴),少阴、厥阴兼证(三阴交、肝俞、肾俞穴),少阴、太阴兼证(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冲任失调(关元、子宫、肓俞穴)。十四经经脉腧穴使用频率前5位的穴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脾俞、太溪、肝俞。经外奇穴则以局部取穴为主。按经脉腧穴使用个数排序前5位的经脉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分布在胸腹部、腰背部及下肢。临床方法多样,包含毫针刺、电针疗法、灸法、穴位埋线疗法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功能,恢复性激素正常水平;改善卵巢、子宫的组织学形态;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卵巢早衰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等,达到治疗效果。结论:虽然针灸治疗卵巢早衰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有限。从机制上阐明针灸治疗POF,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今后应规范临床路径,探究效应机制,通过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选取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主 题 词:卵巢早衰 针灸 临床 机制 腧穴频次 毫针 电针 灸法 埋线 综述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类] 100512[100512]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3703/j.0255-2930.2018.05.031

馆 藏 号:20328896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