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汉阳陵东阙门出土蓝紫色颜料的科学分析 收藏
汉阳陵东阙门出土蓝紫色颜料的科学分析

汉阳陵东阙门出土蓝紫色颜料的科学分析

作     者:孙凤 孙满利 赵西晨 SUN Feng;SUN Man-li;ZHAO Xi-chen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3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3182)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6JZ070)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5NM25)资助 

出 版 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5期

页      码:1588-1591页

摘      要:鉴于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技术的微区、微量、原位、无损等优势,尝试将其与超景深显微法,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和显微激光拉曼(MLRM)技术相结合,对汉阳陵东阙门出土的蓝紫色颜料样块进行显微观察和无损分析鉴定,结果证实该蓝紫色颜料的成分为中国紫(BaCuSi_2O_6),并伴有黄铅矿(Pb_2[SO_4]O)和重晶石(BaSO_4)。中国紫这类人工合成硅酸铜钡系化合物颜料在西汉帝陵遗址中的发现,反映了紫色在当时具有崇高的社会等级地位,而其在东阙门的出土也进一步表示了西汉帝陵在设计、装饰方面深受五行思想的影响。另外黄铅矿和重晶石的发现可推测当时合成中国紫颜料时所使用的钡源是重晶石,黄铅矿以铅盐添加物在合成中国紫时作为助熔剂和催化剂,从化学史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合成技术的成熟。

主 题 词:汉阳陵 东阙门 蓝紫色 中国紫 微区X射线衍射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历史学类] 060107[060107] 06[历史学] 060109[060109] 

核心收录:

D O I:10.3964/j.issn.1000-0593(2018)05-1588-04

馆 藏 号:20328901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