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破碎景观建立保护区面积-数量模式界定 收藏
破碎景观建立保护区面积-数量模式界定

破碎景观建立保护区面积-数量模式界定

作     者:刘昊奇 吕光辉 LIU Haoqi1,2,Lü Guanghui1,3

作者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新疆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46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131)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9期

页      码:3272-3280页

摘      要:由于生境丧失日益严重,很难找到一片未被破坏的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因而在设计保护区时,必须处理生境丧失带来的影响。在一个已经遭受过生境丧失的景观上,选取一片正方形的区域,并调整区域的面积以保证其中未被破坏生境的面积为一个固定常数,探讨将未被破坏的生境建设成大量小保护区还是少量大保护区。结果表明:(1)随机的生境丧失下,生境丧失比例越高,少量大保护区模式的优势越明显。(2)即使生境丧失比例恒定,被破坏生境的空间分布形式也有重要影响——被破坏生境的空间聚集程度越高,大量小保护区模式的优势越明显。(3)增加扩散率或降低扩散死亡率可导致从少量大保护区更有利于物种到大量小保护区更有利的转变,且被破坏生境的聚集程度越高,转变的程度越高。以上结论为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 题 词:FLOMS问题 濒危物种保护 生境丧失 个体扩散 

学科分类:0907[农学-草药学] 090705[090705] 08[工学] 09[农学] 0834[0834] 

核心收录:

D O I:10.5846/stxb201704120640

馆 藏 号:20329011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