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土连拱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与压力拱分析 收藏
黄土连拱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与压力拱分析

黄土连拱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与压力拱分析

作     者:刘新荣 刘俊 黄伦海 王子娟 陈红军 冯艳 LIU Xin-rong1,LIU Jun1,2,HUANG Lun-hai3,WANG Zi-juan4,CHEN Hong-jun1,FENG Yan5

作者机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7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重庆401320 

基  金: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KLTLR-Y13-2) 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重点资助项目(cstc2017shms-zdyf0412)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1DA105287-MS201208) 

出 版 物:《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52卷第6期

页      码:1140-1149页

摘      要:针对黄土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研究黄土连拱隧道动态开挖全过程中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应力及压力拱分布规律.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模拟黄土连拱隧道中的导洞开挖,利用相关监测元件对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径向及环向应力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开挖过程的位移及压力拱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黄土连拱隧道不同导洞的开挖,各监测点位移时程曲线总体形状呈台阶形增长,且各台阶的增长对应各导洞初期开挖的位移突变;黄土连拱隧道的压力拱范围比同等级围岩的连拱隧道更大,先行导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大约为1 D(D为隧道洞高),单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范围大约1.5 D;从第一先行导洞开挖到双洞完成,中隔墙上部围岩压力拱范围经历了0.5 D→1 D→0.5 D→1 D的变化,形成了多次应力重分布,对此范围的围岩应及时注浆或打入锚杆,加强支护.

主 题 词:黄土连拱隧道 压力拱 松动圈 应力分布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3[工学-农业工程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785/j.issn.1008-973X.2018.06.013

馆 藏 号:20329619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